丹佛艺术博物馆扩建全新布展闪亮开幕丨屠新时《天问》书法作品再次亮相中国馆

(中美邮报丹佛讯)历时近四年,耗资1.75亿美元完成的丹佛美术馆北楼马丁大楼展馆(Martin Building)改建装修及全新布展,和占地5万平方英尺的谢氏迎宾中心(Sie Welcome Center)的加建新大厅“惊艳”问世,终于在10月24日正式开幕。丹佛艺术博物馆是全美十大艺术博物馆之一,藏品丰富,数以万计暌违已久的藏品也终于得以再见天日让人观赏。为了庆祝这个日子,美术馆当天免费开放,多项馆内外的庆祝纪念留影活动,给丹佛市中心这个金三角地段带来久违的流动人潮和欢声笑语。“这是对博物馆的彻底改造和重新定义。令人兴奋的是,它展示了这座城市如何投资艺术作为经济驱动力,并将我们的社区连接在一起。”丹佛艺术博物馆馆长海因里希博士对记者说道。

丹佛艺术博物馆分为南楼和北楼两部分,由一座天桥连接连成一体。新加建的迎宾中心就在紧靠天桥的二楼,成为艺术馆的中心标设。马丁大楼这座灰色瓷砖外墙楼塔,是由意大利建筑师基奥-庞蒂设计,于1971年完成开放。这次改造重新布展,“没有保留旧的展厅布局,甚至没有展示柜, 一切都是新的”,海因里希博士对记者说道。目前全楼的布局是: 一楼主要会做一些新的短期艺术展览,二楼是西北岸土著和阿拉斯加原住民艺术馆,三楼是北美洲原住民艺术馆,四楼是拉丁美洲和美洲古文明艺术馆,五楼是亚洲艺术馆,六楼是19世纪前欧洲艺术,纺织艺术和摄影艺术馆,七楼是美国西部艺术馆和观景露台。游客中心除了可以买票外,还有两家餐厅和会议厅, 获奖无数的Jennifer Jasinski打理的Ponti餐厅最近更被评为最让人期待的新餐厅之一。

博物馆的南楼,一座锋利的灰色汉密尔顿建筑,丹佛艺术博物馆的扩建工程是由意大利建筑师Gio Ponti主持设计,Daniel Libeskind工作室与Davis Partnership合作进行,于2006年正式开馆,它成为整个博物馆联合体的主门,并拥有一个可以通往商店、咖啡厅和戏院的大厅。扩建工程从2003年4月其历时三年半,耗资六千二百多万美元。用玻璃和金属构成的三角型和多边不规则型组合而成的抽象建筑,成为美国落基山脚下具有标志性的现代建筑, 也把丹佛艺术博物馆原有的七层马丁展览大楼展厅面积整整扩大了一倍。

丹佛素来被称为美丽的海拔“一英里高”的城市,如今,丹佛艺术馆成为全美最新、海拔最高、最具有当代艺术特色建筑的精致豪华的艺术博物馆,也是全美十家收藏最丰富,艺术教育活动最多的著名博物馆之一。 对于喜欢文化旅游和城市旅游的人来说,用钛与玻璃制造的丹佛艺术博物馆翼楼代表着先锋艺术,已成为丹佛标志性的建筑。它的设计者是柏林的建筑师Daniel Libeskind,这位擅长于博物馆设计的建筑师认为丹佛艺术博物馆翼楼是“21世纪第一座纯现代主义的艺术博物馆建筑。”

值得称道的是,丹佛艺术馆此次全新开馆,华人和中华文化艺术有突出的亮相与展现。丹佛艺术博物馆新加建5万平方英尺的谢氏迎宾中心(Sie Welcome Center),以当地著名企业家社会活动家和丹佛博物馆董事会成员海外华人谢诚刚先生的姓氏“谢”命名,这也深具东方文化内涵(谢字的本意就是感谢和感恩),提升了华人的社会影响力。这座迎宾馆的落地弧形大尺寸钢化玻璃,也是由中国特制专程运来丹佛安装的。造型华美,风采独特。至此,丹佛艺术博物馆再一次以其无与伦比的造型和材质闪亮问世!

位于五楼的中国馆,是亚洲馆的一部分,全部藏品的重新布展,让人耳目一新, 是由时任亚洲部主任焦天龙博士和他的团队化了两年的时间完成的。中国馆收藏颇丰,有很高的艺术品味。其中有:汉代的陶器,元朝的金马鞍,唐朝的三彩陶瓷,明朝的山水画,清朝的帝皇服饰和历代玉器,鼻烟壶等,还有文征明、齐白石、张大千等艺术家的真迹书画作品。 中国馆中还增加了“中国当代艺术”其中有谢晓泽、徐冰、隋建国等的油画、雕塑、摄影等作品。更有一个“20世纪中国杰出画家”画廊特别展,是由科罗拉多州当地的收藏家 Robert & Lisa Kessler 夫妇提供的艺术作品。十多件画作,几乎囊括了20世纪中国一流画家:吴昌硕、齐白石、张大千、徐悲鸿、林风眠、潘天寿、吴冠中、赵少昂等。在海外艺术博物馆鲜有同时展出这些大家的艺术真品,实在值得一看,这同时也提升了丹佛中国馆的艺术分量和内涵。

旅居丹佛的中国书法艺术家、中美邮报社长屠新时的两件书法作品自1999年被正式收藏和展出以来,成为中国馆内唯一的当地华人艺术家的作品。一幅五尺行草对联:“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在中国馆内展出了13年之久。2016年,又有3件草书大字作品有艺术馆正式收藏,并同时展出了8个月。这次博物馆全新开放,屠新时的一件《天问》作品,再次亮相于中国馆厅“China Art”引文牌左侧。这件被当地华人参观者引为骄傲、誉为“笔墨飘逸,书中有画,文字意象契合,墨加葡萄酒泼色,传承中别有创意”的草书作品,已成为海外高端艺术展厅中当代中国书法家的代表作。

本报编辑:魏炯才

- Advertisement -

更多新闻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