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中国关税抗通膨? 叶伦、戴琪不同调 待拜登决定

(综合报导)对抗通膨是否要调降中国产品关税,贸易代表戴琪与财政部长叶伦似不同调,等待拜登总统决定。

该不该调降中国进口商品关税以对抗通货膨胀,拜登政府内部近月出现激烈辩论;而且,拜登总统两员大将──财政部长叶伦(Janet Yellen)和贸易代表戴琪(Katherine Tai)立场分歧;叶伦希望大幅消减中国关税,戴琪主张将处理中国关税视为「对华贸易大战略」一环,为保护美国就业市场,甚至可以包括新战略关税,决定不宜操之过急。

路透报导,多位知情人士透露,白宫过去在这方面很少有如此明显分歧;但数月来政府内部一直在争论应如何处理现行征收中国进口商品25%高关税措施;前总统川普任内对价值3700亿元中国进口商品实施高关税,也令美国公司损失数十亿元。

由于工会目前反对放宽关税,而工会对民主党11月选举至关重要,也进一步催化辩论热度;拜登已告诉工会领袖,会让工会参与关税相关的最终决定。

去年通货膨胀率飙升8%,如何降低食品杂货、汽油和其他消费品成本,拜登和联准会面临极大压力;政府认为,在供应链壅塞、劳动力成本升高、俄罗斯入侵乌克兰和中国疫情封锁等情况下,短期内解决通胀的办法很少;经济学家表示,降低关税是华府可采取的最后重大措施之一,可有效削减成本。

叶伦曾公开表示,关税削减「值得考虑」,因为它们对降低美国通胀具「理想效果」,此说法与拜登副国家安全顾问辛格(Daleep Singh)的评论相呼应。知情人士透露,叶伦认为,无论通膨论据如何,部分关税并不符美国经济利益,也让消费者成本受损。

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Peterson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s)得出结论,降低中国关税可将通货膨胀率降低多达1.3个百分点,即每户797元。

但戴琪公开质疑这些发现是「介于虚构或有趣学术活动之间的东西」,呼吁从「战略角度」看待关税;熟悉对话的人士表示,戴琪认为,有必要将「处理中国关税」视为对华整体贸易战略的一环,并采取更具战略性作法,不可能迅速单方行动。部分政治顾问认为降低中国关税,可能会在关键政治战场上疏远工会或其他对华鹰派;另一些人则认为,在成本上升已成全美主要政治问题之际,取消关税以降低通胀,将获得广泛支持。

- Advertisement -

更多新闻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