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9日报道)台湾昨新冠死亡个案数159,再创新高,粗估台湾致死率达万分之10,已达指挥中心指挥官陈时中所设定的万分之十防线。台大儿童医院院长黄立民表示,台新冠疫情致死率应差不多就是万分之10,不过,死亡人数维持在高峰的时间,应会再延续一阵子。

指挥中心疫情监测组组长周志浩表示,最近死亡人数较多,原因在于死亡本来就是落后指标,将持续观察变化。
指挥中心昨也公布,今年251万2968名确诊病例,共3123例通报死亡(全死因);但这3000多例死亡通报却只有2520例被列入公布的死亡数,其中603例没有列入。
未被列入的原因,包括死亡诊断书把新冠确诊归类为其他死因的最多,有271例;死亡诊断书没出现新冠肺炎的有227例、资料可疑或还需再搜集有50例,意外或自杀有39例,另外还有确诊时间与死亡隔较长时间的16例。
台大公卫教授陈秀熙指出,6月5日以前大部分感染者为青中壮年,年轻族群染疫人数众多,例如,25到29岁染疫率达15%,其次为30到34岁、1到4岁、5到9岁,均为14%,至于50到59岁只有8%,60到69岁只有7%,70岁以上只有6%,明显偏低。
陈秀熙表示,年轻人染疫率较高,成为整个社会的保护伞,也能保护到年长者及小朋友。目前年长者感染率大约是6%到7,确诊人数可能还会往上,必须审慎观察致死率的变化,预期要过6月后,中重症和死亡才会下降。
黄立民指出,台确诊人数才逐渐往下降,而死亡会比确诊延迟一些,因此,死亡人数维持在高峰应会再延续一阵子,估计再持续到下周,但整体致死比率不太会变动,应差不多就是万分之10,甚至可能低一些。
若以高峰后累积死亡率来看,陈秀熙指出,截至6月5日台湾约10/100000,低于全球平均20/100000,目前只有新西兰、日本、澳洲、新加坡比台湾还低。
至于致死率计算模式,陈秀熙强调,流行高峰过后的致死率计算方式常有谬误,因为作为分母的确诊个案通报数可能下降,以致致死率变高,这在英国、加拿大、丹麦等国都看到类似现象,英国今年4月甚至出现千分之15的高致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