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

文旅中国 打开 载入艺术名册的旅美艺术家:屠新时

文: 魏炯才 朱 浩

壬寅虎年,农历夏至后的一个傍晚,旅居在美国科罗拉多首府丹佛市的屠新时先生,终于收到了一件贴着中国和美国两片信息玛的快递邮包,他几个月来的期盼和心思终成现实。由于两年多来全世界的COVID-19新冠病毒疫情,中美两地反复出现的疫情和防范隔离,这包邮件从北京封蔽一个月刚开启的办公楼里由快递公司装箱,发到浙江义乌,再转上海航空班机,抵达洛杉矶,再由美国快捷运送车送至丹佛市东南方的收件地,国际特快邮件花了25天时间。毕竟,跨越大洋走了半个地球,经过几多人手,收到尤感难能珍贵。

对于旅美书法艺术家屠新时来说,北京快件中寄来的3种新书刊的6册样书,具有特别的生命意义和艺术分量。这三种新样书,记载了他20年来艺术创作的艺术成果;特别是这两年半来,在严重新冠病毒雾霾笼罩下的北美大地上,他激流勇进创作出新的更有力度和更高意境的书作。同时,这些带着油墨清香的精神产品也展释出国内相关文化艺术社团和出版社们,为传播和推进多元文化交流和对话,全心力的工作创意和努力。而屠新时艺术创作成果和海外开拓传播耕耘的事业,得到祖国的认可和推崇,则是他在傾心付出后,最珍视的一份成就感自豪感。

下面, 笔者就把这三本样书内容与策划来龙去脉做一个简单介绍。接着,也选出10件书中刊载的屠新时书法作品,以供读者赏鉴。

第一本书名是: 《走向世界的中国艺术家 屠新时》

2021年底,随着举世瞩目的北京冬奥会的日益临近,也迎来了各文化部门宣传奥林匹克精神、文化、艺术的重要阶段。为积极配合北京冬奥文化活动任务,同时更好的弘扬奥林匹克精神,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特此,由翰墨国艺文化研究院和美术档案出版社成立组委会,隆重推出《走向世界的中国艺术家》高规格水晶琉璃封面大8开艺术多人作品分册合集,通过冬奥会这个全世界瞩目的舞台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以此打造知名艺术图书品牌,展示当代艺术领军人物重要作品记录的精品画集。《走向世界的中国艺术家》分册合集秉承高规格、严要求的编纂宗旨,保障书籍的权威性和艺术高水准,旨在全国乃至海外华人中征集具有新时代思想和创作实力的艺术家,为其打造纪念国家冬奥会珍藏版水晶纪念册,通过各国驻中国大使馆在世界各国进行传播,同时也是对艺术家和其精品力作的展示,也是在传递中国新时代精神、讲述中华艺术家忘我奉献和奋斗历程。经过国家多个权威部门的推荐协商,最后选定的此次精品书画集各分集5位作者名单是:范迪安,徐里,孙晓云,何家英和屠新时。

屠新时也是唯一代表旅居海外的中国艺术家参与。在他收到的入编邀请函中写道:“鉴于您在艺术界的影响力,以及在书画领域的研究创作方面取得了重要的艺术成就,乃当代艺术家之典范。具备入编琉璃册的资格水平,组委会郑重邀请您参与琉璃册的编纂工作”。

第二本书名是:《感动中国 人民艺术家》屠新时 范迪安合集。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强大力量。为推动文化百年大发展大繁荣,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为展示和提升中华民族文化大国强国形象,促进中华书画艺术的百年传承与发展,由中国书画家协会、文化部文化艺术人才中心、香港文联书画家协会、翰墨国艺文化研究院等联合出品的《感动中国人民艺术家》的由中国艺术文献出版社出版发行,得到了中国侨联、中美协、中书协、中国外交部、文化和旅游部、中国文联、中南海、香港文联等国家权威艺术团体的大力支持,将为全国美术馆、艺术馆、图书馆、文史馆艺术院校、艺术院校以及华人华侨、各国驻华大使馆、等出版一本最具学术价值、研究价值、鉴赏价值、收藏价值的珍藏典籍,是有着历史意义,纪念价值。

在这两本艺术作品专辑中,屠新时先后为此傾心创作了一批新的各体书法作品, 也将已被美国丹佛艺术馆收藏的5件作品和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美术馆收藏分别收藏的两件草书作品的图片,作为代表作收入其中。

油画艺术家丶中央美院院长丶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范迪安先生非常欣赏和推崇屠新时的书法作品。他不止一次向该书的编辑联络人李霞女士转告说,屠新时是”一位有灵魂的艺术家”。他把中国书法课程开在美国大学校园,让汉字书法杰作走进博物馆和艺术典堂,”是为中国打开了一扇了解传播文化的窗口,实现了一次伟大的跨越。”

第三本是《中国拍卖》杂志2022年第4期。

《中国拍卖》杂志是2006年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商务部主管、中国拍卖行业协会主办,在果外公开发行的一本国家级期刊。最为中国拍卖业唯一官方媒体, 报道和入刊的都是全球顶级艺术家以及艺术品,期刊发行到各大拍卖行及收藏家、博物馆、大型企业等。今年3月底,《中国拍卖》杂志的主编看到屠新时的书法作品专辑后,点名邀请屠新时作品和文字介绍以两整页篇幅,登载在下月出版的该杂志“画家推介”专栏中。

屠新时,在上世纪80年代曾任上海《青年一代》杂志记者、副主编。1987年赴美留学,1990年获得纽约州立大学社会学硕士学位。旅居美国1994年在中西部大都市丹佛创办中文周报《中美邮报》,2007年创办丹佛中华文化书法院和合作成立孔子书法课堂。《中美邮报》尤其在美中西部华人社区受到关注与欢迎,特辟专版常年介绍中华传统文化和汉字书法,将孔子思想与生平研究中的新观点和新成果,寓教于乐以建立认识孔子人生和思想的新园地。在西方的人文土地上,屠新时以书法为切入点“中学西进”,在两所大学创设《中国书法与文化》有3学分的正式选修课程,让中国书法走上美国大学讲坛,成为一门正规课程。这是他在科罗拉多州的首创, 选修完成这门课程的洋学生超过了700人次。他还先后在中美两地策划和组织了十多场中美及国际书法展和文化教育学术研讨会。20多年来,他的旅美人生以一位有使命有担当的中国文化人在中西文明互鉴,融通民心,用自己的创作才华耕耘奋斗,让中国书法艺术走上大学讲台,走进艺术博物馆的殿堂,让东方艺术神韵在世界大舞台辐射独特光彩。

富贵不能淫 –孟子句 原作由中国美术馆收藏 2021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1999-2012 收藏并展出于丹佛艺术博物馆

丹佛艺术博物馆南楼,左侧澄红色艺术构建作者题名为《老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屠新时就是站在中西方文化交汇最前沿的一位中华文化传播者和艺术创作者,20年自信坚守,具有雄健的开拓力和创造力。“让世界了解中国,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这是他内心的使命。他的书法导师是沈尹默先生的入室弟子著名书法家书学家胡问遂先生, 他从“文革”中就拿起毛笔拜师从基础起步,几十年中临池、创作、研习从未中断。

居高声自远 非是藉秋风 虞世南诗 2021年

自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以来两年多时间中,他用这无法回国、无法外出的艰难岁月,更多地投入对中国书法千秋经典碑帖的研修和临习,从王羲之到沈尹默,反复揣摩和学习,更深入地思考与体悟中国书法艺术的美学精神和海外教学;线上和课堂教学相结合,他完成了2021,2022科罗拉多大学两学期的书法教学课程,同时陆续创作出一批真草隶篆艺术新作。

《墨韵易经》2004年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

十多年前,屠新时教授独辟蹊径撰述《墨韵易经》,堪称奇美之书,书中的64卦象,就是64幅精美的风格各异的书法作品,把神秘而又奇特的卦象艺术化、视觉化、形象化,既可作为查考卦象及卦、爻辞的工具书,又可作为书法艺术作品欣赏与收藏。 《墨韵易经》(2004年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难能可贵之处还在于有饶宗颐、沈鹏、肖疌父、李泽厚四位名家大师为此书题字和作序,如此豪华名家阵容,当今已再难复制。

在百度网上收索到屠先生的其他书法展览信息,得知丹佛艺术博物馆自1999年起,已经两次正式有价收藏了屠新时的5件书法杰作, 首次收藏的五尺草书对联《铁肩担道义 妙手著文章》在博物馆中国馆内展出了12年之久,创立海外书法家作品展览期最长的记录。丹佛艺术博物馆在美国列入十大艺术馆之一,馆内艺术作品的馆藏丰富。2016年9月,博物馆董事会艺术委员会审定再次决定收藏屠新时的3件新作,并于2017年4月在亚洲馆内同时展出。这次收藏和展出的屠新时这三幅大字书法作品,分别为《天问》、《危机》和《通变》,文字甄取见作者匠心独具,真为微言大义。丹佛艺术博物馆根据馆内收藏艺术新作的原则,认定这几幅书法作品,具有艺术家的独特创意和当代书法的新特色,又将汉字书法的文字内涵与书法的笔墨结构、形式墨色之间,彼此契合、呼应,与书画笔墨相融的特色,同时也使观赏者在字与章法的展现中,产生哲学思考和视觉联想,是博物馆所之前没有相同的收藏品。其中《天问》一幅创作于2000年,线条空灵遒劲,极富质感,整页宣纸加了泼墨、底色和多层次的墨色晕化,把文字中“天”的苍茫深邃的意境和向天叩问追寻的精神境界展现出来,全幅点线面浑然一体,书中有画,意象融合,蕴涵着丰富的人文创意。

丹佛艺术博物馆为全美十大艺术博物馆之一,亚洲馆藏品丰富享有盛誉

《天 问》丹佛艺术博物馆收藏并长期展示在中国馆内 50X100 cm

2016年丹佛艺术博物馆再次有价收藏屠新时3件草书作品

大学书法课程学生参观丹佛艺术博物馆中国馆

大学书法课程学生参观丹佛艺术博物馆中国馆

《通变》一幅,表现出作者欲展示生命的力量和灵动,聚墨线条中既有大字的结构之美,又自然天成的呈现出猴蛇小松鼠动物和男女相向合态。这种笔墨的天趣和巧思,“变”的意象,无法复制,形成独有艺术魅力与性情,这也是被博物馆鉴赏收藏的原因。

美国爱荷华大学终身教授、书法家林启祥在欣赏了《危机》作品后评论道:“危”字以淡墨走笔,上有风云蔽天,下有海水翻腾,动态十足,危急万分。“机”字浓墨凝重,坚实硬朗,有如岸边磐石,以千古不移的姿态撑住瞬息万变的景象。这种笔墨对比震撼人心,危险与机遇之间的相连与可能的彼此转换,让观者过目难忘。”

全新装修和布展的中国馆内张大千、齐白石、文征明等名家作品

全新装修和布展的中国馆特制镜框内展出屠新时《天问》作品

2021年10月23日,美国丹佛艺术馆北楼经过三年闭馆扩建和全新装修布展,亚洲馆和中国馆以崭新的面貌将馆藏的艺术珍品呈现于世,艺术为世界带来阳光和人性的力量。以中国红为基调的中国馆书画部分,展出了文征明、张大千、齐白石的真迹作品。在当代中国艺术一侧,屠新时的《天问》再次亮相,陈列在专制镜框的红色厅壁的显眼位置,作为当代中国书法作品的唯一代表作, 他也是丹佛艺术博物馆建馆百年来第一位当地华裔艺术家有5件作品被正式有价收藏和长期展出的人。展出几个月来,《天问》书作受到参观者的关注和好评,特别是科罗拉多州当地的华人朋友以此为荣,盛赞《天问》展现了当代华人的精神风采,在艺术的高殿大堂中为我们争得可贵的荣誉和人格尊严。86岁的老艺术家、高校退休校长胡立坤在微信中写道:“天问是我见到真正的艺术之作。被博物馆收藏,作品将流传于世矣!”落基山书法学会副主席任友谅教授写道:“《天问》是值得骄傲的书法成就, 它有奥运高山滑雪运动酷炫的自由感与纤尘不埃的灵动与洒脱! 它是海外华人经年来少见的大手笔成功之作。凝重与放纵兼具,浓烈与柔弥共舞,可谓屈子之问,奋傲不平,一博冲天!”。

冰清雪洁 祝贺北京东奥成功 2021

同是2021年,牛年春节前后,屠新时的两件草书新作由中国国家博物馆和中国美术馆收藏,分别向他颁发了正式收藏证书。吴为山馆长在收藏评鉴文字中写道: “用笔痛快,用墨痛快,笔墨挥洒自如,极有米芾法帖蜀素帖的刷字之快疾! 可见他的书法有取法为上的价值观,亦有得法为上乘的造诣。起笔落笔,本领为先,金书绵字,一目了然”。 “古人论书法,讲究形神兼备,犹贵于神。现在看屠新时的草书作品,了然可以断定,这就是形神兼备,神尤突出之典范”。

王国维人间词话 三十二

书道正大 传宗志远

—记著名书法家屠新时

吴 飞

书法之法,需要法由师授方得正宗。当代著名书法家屠新时先生,之所以取得世人瞩目的书法成就,除了源于书性超人的天资之外,与拜在书学大家胡问遂门下大有关系。胡问遂书法承袭恩师沈尹默大师,所以从师传的脉络来看,屠新时是谓沈君尹默大师的再传弟子。由是,经由沈胡兹降,屠新时得以书法秘籍的口传手授,在师门教化之下,得解锁书道玄机就是势必其然的结果。

走进屠新时先生的书法作品体系,仰而观之发现诸书皆成,篆隶楷行草各具其功,都写得成金书绵字。他博涉多优的书法历练成就,在书坛赢得了专业影响力,并且把影响力由海内溢移到海外,在美国依书法弘扬东方文化,让书法艺术的魅力惊艳了西方世界。他既是一位精益求精的书法贤家,还是一位借助书法为多元文化交流搭建平台的“知行合一”的卓越行者。正是因为他的书法创作在海内外大著其名,所以收藏属性贵如和璧隋珠。被称为美国十大艺术博物馆之一的丹佛艺术博物馆自2000年起先后正式收藏屠新时5件书法作品,其中《天问》一幅作为馆藏作品唯一代表当代中国书法的杰作,从去年十月起和齐白石、张大千、文征明等大家之作一道长期在中国馆内展出,大有东方艺术的镇馆之尊。

山中何所有 岭上多白云 –南朝陶宏景诗

东临碣石 以观沧海 三国 曹操诗

屠先生还在中国美国的大学校园和北京图书馆上海城市规划馆等组织举办多次国际汉字书法大展, 在美国两所大学开创书法课程和书法孔子课堂,20多年默墨耕耘,传授中华文化独特的艺术瑰宝,培养海外学人精研书道,爱上中国书法艺术的牵丝映带,为中国书法艺术龙脉传承给予中流砥柱般的加持和汉字书法之美的俊迈传扬。贤者为师,能者为尊。屠先生育桃李满天下,成为广受赞誉的书道师尊,可堪是一位凝聚书法文化力量,以中西文化对话、沟通民心和文明互鉴为自己使命的海外有灵魂的领军人物。在国内,上海图书馆、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美术馆也分别收藏了屠新时的笔墨佳作。

书法文化成就,源于他对书法事业的精益求精。屠先生习成书法,几十年努力向碑帖汲取营养。他先后临习过王羲之、王献之、颜真卿、褚遂良、孙过庭、张旭、苏东坡、黄庭坚、米芾、赵孟、傅山、王铎等的碑帖,也在北魏龙门二十品诸碑中下过功夫。篆书取法泰山刻石,写得刚柔相济,正大气象。楷作颜筋褚研,又参意了魏碑的雄强朴茂,楷正法详,笔法精到。隶书师曹全碑、华山庙碑,典雅方俊,一波三折,丰姿多神。又水镜明辨,博阅书论,成为既有扎实深厚书法技法功底,兼备精研悟思的理论修养。他的几部书著《书法与中国大智慧》、《墨韵易经》、《生命流美》等都将书法创作和人文哲思文章组合一体,既有人文创意,也富于艺术具象与抽象的美感,又在书作文字的“意”与“象”的笔墨契合中引人思考,激发想象和灵感。

与有肝胆者共事 从无字句处读书

千锤百炼 万紫千红 –庆贺香港回归25周年 2022

自然,走进屠新时先生的行草作品而观览,更会被一划之间变起伏起锋杪,一点之内殊衄挫于毫芒的线条质量所折服!他深谙书法当为线条艺术的真谛,执笔写行草类万物之像,可以激楚浪以成文,复如惊蛇之透水!远睹前人之奇迹,研透以狂继癫的惊雷驰电,深临书谱锋纤往来的洒脱,他梳理和汲取了草书起于汉代,崔瑗杜度始作其妙,迨乎伯英尤善其美的发展脉络,柔合复成历代草圣的笔墨旧观,参以己创,可谓左蹙右盼如惊电,状如楚汉相攻战!

碑帖兼修 ,书道正大。“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苏轼)。志在出新无定则,笔墨淋漓写磅礴。在当下大国崛起,文化复兴的时代背景下,屠新时的草书之所作正是中华泱泱的正大气象的笔墨雄健新象。这些龙跳天门虎卧凤阙一般的行草作品,必然会给出这样的惊艳:惊沙坐飞,孤蓬自振。书法艺术生命力的磅礴和坚韧,足以令书法渊妙代不绝人,古今相续。东方独特文明之魅,定会在21世纪的世界艺术之林绽放更加绚丽的光彩!

(本文作者: 吴飞 翰墨国艺文化研究院院长)

- Advertisement -

更多新闻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