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侨网综合讯】在中共二十大新闻中心19日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中国最高法院副院长贺荣在回答关于“加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的问题时表示,法院加强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司法,依法审理电商平台“二选一”、“大数据杀熟”等案件,加强对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和消费者权益保护,促进数字经济和平台经济规范健康发展。

推动健全人工智能、基因技术等领域知识产权保护规则。综合中新社报道,贺荣从四个方面作了具体介绍:
一是司法保护的范围和力度不断加大,目前知识产权审判范围已经涵盖专利商标著作权、地理标志的权利保护以及不正当竞争垄断行为不一致等相关案件,纠纷的类型越来越多样,2013年以来审结一审知识产权案件273.8万件,平均年增长24.5%。
二是激励创新创造的能力和效果更加彰显,出台了涉及植物新品种权,商业秘密保护,惩罚性赔偿等司法解释;加强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司法,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依法审理电商平台二选一、大数据杀熟等案件。不断加强对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和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保护,促进数字经济平台经济规范、健康发展。
三是进一步完善专业化审判体系和保护机制,充分发挥最高法院知识产权法庭和北京、上海、广州、海南自由贸易港四个知识产权专门法院,还有各地知识产权专门的法庭的职能作用,推进知识产权、民事行政、刑事审判三合一改革,适用惩罚性赔偿,显着提高了侵权的代价。
四是司法保护的国际影响力持续提升。向世界传递中国严格保护知识产权的鲜明立场,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外国企业选择到中国的法院来解决知识产权的矛盾纠纷。
贺荣称,法院在服务科教兴国战略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的作用,将继续加大知识产权的司法保护力度,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供有力的司法服务。同时,将推动健全大数据、人工智能、基因技术等领域知识产权的保护规则,进一步加强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司法,依法规范和引导资本的健康发展。
在当天的记者招待会上,中国司法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左力表示,行政立法是国家立法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国务院共制定、修改、废止行政法规466件次,其中制定56件、修改46件次,“一揽子”修改327件次、废止37件。
中共二十大报告强调要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