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

外媒解读拜习会:双方避免引发新冷战

(编译综合)中美元首昨日在印度尼西亚峇里岛进行面对面会谈,外媒对此高度关注,普遍认为双方均试图避免中美两国的紧张关系引发一场「新冷战」;不过有媒体引述学者说法,指中美两国不会有实质性的让步或有「突破」。

文汇报引述法新社报导,指拜习双方均寻求为紧张关系「降温」,目的是避免两个超级大国之间引发冲突,报导另指白宫宣布国务卿布林肯将出访中国,将是自2018年以来美国最高级官员访华,是反映出两国「迈向合作」的一个迹象。

CNN则指出,这次是美国总统拜登上任后,首次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面对面会谈,双方都希望藉会晤,令中美两国关系得以改善,避免因彼此的紧张关系引发一场「新冷战」。

CNN特别提到,中美领袖在过去近两年以来,一直只是透过电话及视像联络和交流,在近期中美关系处于低谷之际,拜登寄望面对面的会晤,会带来具有更大战略价值的结果。

报导引述纽约时报说法,中美领导人均表现出希望改善两国关系,但最终能否修补彼此关系,将视乎双方能否建立互信。报导引述智库「布鲁金斯学会」资深研究员、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专责中国事务的前主管夏斯称,两位领袖在一些重要议题上均未有作出妥协,但双方均明显释出「紧张局势必须管控」的信号,没有任何一方试图寻求冲突。

另据自由亚洲报导,澳洲悉尼科技大学教授冯崇义表示,习近平在G20国际舞台上亮相,与世界各国领袖会面,能向中国民众释出「国际社会接纳他、重视他」;但对美国来说,美中目前处于竞争或敌对模式,未达到战争状态,因此拜登还想保留在一些问题上的沟通渠道,冯崇义认为在美中关系的大框架下,两国不会有实质性的让步。

报导称,美国政治风险顾问方恩格(Ross Feingold)则不会用「突破」来形容这次拜习会,相信美中关系不会有太大影响,因为过去双方有定期通话或视像会面,即使有复谈的机会,亦难以因见面而改变政策立场。方恩格也称,这次会面台湾绝对是重大议题,他指美中双方应该都知道对方「红线」在哪里,只不过这次会面是进一步强调自身立场。

- Advertisement -

更多新闻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