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 C
Denver
Sunday, May 28, 2023

“太空会师”在即 我国载人航天迎来新突破

(CCTV消息)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11月21日,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与长征二号F遥15运载火箭组合体转运至发射区,计划近日择机发射。目前,发射场设施设备状态良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已经完成了总装测试等工作的神舟十五号船箭组合体,平稳驶出垂直总装测试厂房,通过垂直转运的方式前往发射塔架。垂直总装、垂直测试、垂直运输,被称为三垂测试发射工艺,可最大限度保证产品测试、发射准备状态与发射状态一致。

航天科技集团一院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副总设计师刘烽:火箭转到发射区之后,要进行各系统的功能检查,以及与飞船的接口匹配,后续还要参加整个发射场的全区合练。活动发射平台托举着神舟十五号船箭组合体平稳驶过约1.5公里的无缝转运轨道,安全抵达发射塔架。

总台记者李晓旭:执行此次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行任务的船箭组合体,经过1.5小时的转运已经到达发射区,这就意味着长征二号F遥15运载火箭已经进入最后的发射准备阶段。

揭秘航天员的”专属座驾”:45项新变化载人火箭焕然一新

随着转运完成,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行任务正式进入到了最后的发射准备阶段。作为航天员的专属座驾,长征二号F火箭这一次也进行了全面升级优化。据技术人员介绍,这次遥十五火箭相比上一发遥十四火箭,一共有45项技术状态变化,其中就包括,怎样将航天员更加精准地送入预定轨道。长征二号F火箭作为航天员的专属座驾,需要将航天员精准地送入预定轨道,这就需要火箭可以自主应对天气因素产生的影响,从而实现零窗口发射。为了使入轨精度做到最高,科研人员还对火箭的控制系统和遥测系统进行了升级。

高密度发射安全性如何再提高?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是我国目前唯一执行载人任务的火箭,因此它的高安全性是必不可少的。中国空间站进入建造阶段后,迎来了高密度发射任务,每一次亮相,它的可靠性与安全性都会再次提升。那安全性上具体都有什么提高?

航天科技集团一院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副总设计师刘烽:我们在提高遥15火箭可靠性方面进行了26项的技术状态变化和更改,例如耗尽关机变换器,识别出有个别的器件存在单点失效的模式,这回也把相关的器件进行了冗余改进。火箭转场之后到了发射区,整个火箭还要做一次各系统功能检查,后续还需要与飞船进行接口匹配,参加全系统的发射演练。目前,整个的火箭状态良好。

一型火箭30载未来还将有哪些突破?

长征二号F火箭是1992年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启动后,专为载人任务而研制的火箭,到今天已经陪伴中国载人航天走过了30年。其实它的研制是参考了一型叫做长征二号E的火箭,这也是当时中国低轨道运载能力最强的火箭。它是怎样从一型普通运载火箭变身为载人火箭?未来还将有哪些突破?

航天科技集团一院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副总设计师刘烽:长二F作为载人火箭,最大的特点就是两个系统,一个逃逸系统,一个就是故障检测处理系统。这两个系统都是为了载人火箭而设置的。它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在待发段和火箭飞行的上升段,检测火箭的故障。这时候如果火箭出现一些灾难性的故障,为了确保航天员的生命安全,用这两个系统来把航天员带离火箭的危险区。载人(任务)多人多天的任务特点,后续载人飞船肯定重量会更大,也需要载人火箭进一步提高运载能力。第二个就是对于整个飞行的故障容错能力应该进一步提高,我们正在做智慧火箭。第三方面就是可重复使用,对于载人火箭来讲,要在可重复使用方面做出更大的技术创新和进步。

中国空间站”三舱三船”构型将形成

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发射后,将会对接在天和核心舱节点舱的前向对接口,也就是现在空间站组合体唯一一个空着的对接口。到那时,中国空间站将会形成“三大舱段”+“三艘飞船”的组合体。两艘神舟飞船同时在轨工作,这将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中的首次。而神舟十五号和神舟十四号两个乘组也将实现“太空会师”,共同完成首次航天员乘组的在轨轮换。

- Advertisement -

更多新闻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