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报道)前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在北京因病去世,享年96岁。12月1日,北京天安门、人民大会堂、外交部等多地下半旗志哀,表达对江泽民的无比崇敬和深切悼念之情。江泽民治丧委员会发布了1号公告。

海外华文媒体台湾学界也以不同角度和记叙悼念江泽民在中国大陆经济起飞重要十年的贡献和个人领袖风格:
前中共领导人江泽民在位期间,两岸关系从试探摸索到尖锐对峙,几度引发台海危机。不过,江泽民当年在会见海基会前董事长辜振甫时,却曾脱口提及他在民国时代念书,因此会唱中华民国国歌,也会背国父遗嘱。而比起简体字,江泽民更喜欢繁体字,也喜欢老上海的事物。
国立政治大学东亚研究所特聘教授王信贤分析,两岸间最大的症结点是「定位」问题,对其他中共领导人而言,「中华民国」四字不会也不敢从他们口中说出,但对江泽民而言,这可能不是一个禁忌。尽管两岸政治定位非江一人说了算,但至少江敢有更多的尝试。王信贤指出,江泽民当时倚重亦师亦友、已故海协会长汪道涵处理两岸关系,而汪在两岸关系上扮演的和缓角色,是非常正面的。不过,他也表示,1995年至96年的台海危机,当时北京决定试射飞弹,两岸关系在某种互动上是回不去了。台湾人心里从那时开始已出现另一种转折。
提到江泽民的「民国」成长背景、技术官僚的实事求是性格,以及本身外向多元个性使然,王信贤认为,江与拘谨、受条条框框限制的共产党员截然不同,「江泽民是最不像共产党员的领导人」。王信贤指出,2002至2004年江泽民干涉太多,尽管中共中央军委主席无明确任期,但当时若能跟总书记职务一起交棒给胡锦涛,他可以立下很好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