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日,《苏州日报》刊发了拙作《生逢其时》。这是悼念1月6日去世的苏州祝氏祝曼峰老人的稿子,标题就取自祝老太太自己的口述著作。稿子早已写好、投稿,但因为正月里报纸一般不发这种悼亡稿,所以现在才出来。

这就是祝曼峰老太太

祝老太太的口述著作中提到,她是祝枝山第十四代孙女。虽然,因为家谱已失,给考证工作带来了很大困难,但在朋友们的帮助下,祝老太太的不少口述资料还是得到了证实。兹以见报稿为基础,配以图片和说明,转发于微信公号(见下),诚愿更多的人一起来关注和提供线索,为进一步弄清祝枝山的家族史、挖掘苏州历史文化贡献力量。
1月6日0:36,老家苏州的祝曼峰医生在沪上去世,享年103岁。听到这一消息,我既沉痛又内疚,脑海里不由浮现出8年多前和祝医生邂逅的画面,以及之后的相关探寻情景。
邂逅发生在2014年5月17日下午。当时,祝医生回到阔别40多年的苏州,在某书店签售口述作品《生逢其时》,现场同时展出祝枝山的画像和祝医生幼女、“枝山小媛”郭丹的部分书画作品及照片。

祝老太太和长女郭醴(后排右),幼女、“枝山小媛”郭丹合影

祝老太太长女郭醴(左)和幼女郭丹在祝枝山像前留影
这些年书籍大量出版,签售书籍算不上什么稀奇事,稀奇的是祝医生的身份——祝枝山后人。
在明代“吴中四才子”中,祝枝山(1461年1月17日-1527年1月28日)无疑是传说故事最多、传奇色彩最浓的才子之一。他姓祝名允明,因为右手有枝生手指(就是俗话说的“六指头”),故自号枝山。他著作众多,书法更是了得,是明代中期书家代表人物之一。在百姓心目中,他为人刁钻促狭(狡猾而好捉弄人),是个搞恶作剧的行家、说笑话的里手,一般人惹他不起,因此送个他一个“洞里赤链蛇”的绰号。凭着上述“表现”,祝枝山成了苏州家喻户晓的人物。
喜欢地方历史文化的我,长期关注苏州历代名人,也一直在寻找名人们的后裔,希望通过他们了解名人们的更多故事,了解名人家风家训对他们的影响,以及这些家风家训的社会意义……在几十年的时间里,我遇到过孔子的后代、范仲淹的后人,也碰到过明代宰辅王鏊的后裔、清代状元潘世恩的子孙……然而很遗憾,在邂逅祝医生之前,“吴门四才子”(徐祯卿、祝允明、唐寅、文徵明)的嫡裔我一个都没有碰到过,是他们都绝后了吗?还是我了解得不够深入?
所以当听说祝医生是祝枝山的后人后,我顿时精神振奋,就趁祝医生来苏签售,对她进行了深入的采访。
当时祝医生已经95岁高龄。她坐在轮椅上,头发雪白,但梳得整整齐齐,看上去精神矍铄,完全不输那些六七十岁的“小妹妹”。看她长相,小眼睛,锥形脸,跟现场挂出的祝枝山画像颇有几分相似。事后我从网上看到祝枝山的另一张画像,祝医生跟这张画像的相似度更高,几乎是一个模子里出来的。

大家看看,祝老太太和祝枝山的这张图片相似度有几分?
此外,祝枝山是著名的近视眼,祝医生的眼睛也不好,看东西时戴了眼镜还要用放大镜,而且只要看上10多分钟电视,眼睛就会发痛,必须涂眼药膏救急。
话虽这么说,但要以此认定祝医生就是祝枝山的后人,旁人多少还是会打问号的,于是见面时我提出了有无其他证据的问题。祝医生虽然年事已高,但口齿清楚,思维也很敏捷,她说,她家的家谱已经在日寇侵华时期丢失了,不过,她小时候每逢祭祀老祖宗,祖母就会告诉她,祝枝山是她们的祖先,所以她在《生逢其时》一书中作了这样的叙述,算下来她是祝枝山的第十四代孙女。此外,她家还曾藏有不少祝枝山的书法作品,直到“文革”时期才被销毁;她家的孩子也必须像祝枝山那样,从小练习毛笔字。

祝老太太练习书法
那次采访,祝医生还讲述了祝枝山虽然做过官、但去世时穷得连棺材也买不起、只好由文徵明等好友帮助料理后事的故事,并剖析了原因。
另外,祝医生还为祝枝山正了名,说他并非刁钻促狭之人,而是非常正直,经常为弱势群体打抱不平,他捉弄的只是品行不好的人。这种正直的作风还影响了后代,比如祝医生的父亲祝尔康曾留学日本,是同盟会会员,早年跟孙中山参加过辛亥革命,后来日寇侵华,要祝尔康当汉奸,祝尔康坚决不从。祝医生唯一的哥哥祝德章则做了卧底,私底下修改审问记录,让不少抗日人士被释放。事情泄露后,哥哥被日本人杀害于苏州,年仅20多岁,当时的报纸刊登过哥哥被杀的消息。祝医生的二姐为哥报仇,投身中国部队,为抢救伤员而献出了年轻的生命。祝医生则常常不收穷苦病人的费用;她的子女虽然不姓祝,但也胸怀坦荡,继承了祝氏的家风。

长女郭醴(左)、幼女郭丹为祝老太太祝寿合影
稿子就按祝医生的口述写了,也发表了。但在此之后,查找更多的佐证祝医生与祝枝山关系的证据,就成了我的一个“课题”。为此,我曾踏访过祝家位于齐门下塘小邾弄的老宅。那房子前后四进,基本是传统的砖木结构房屋,有的房屋有轩,木头上有些雕花,墙上还有清末民初文人徐晋镛1923年所题的砖额“青简裕昆”。“青简”就是竹简,泛指书籍,借指著作,“昆”就是后代,“青简裕昆”是用著作润泽后代,虽然仍不足以证明跟祝枝山的关系,但也可以看出,祝医生家确为书香人家。遗憾的是,由于祝家不住那里已有几十年,健在的邻居们都已说不清祝家的情况。

齐门下塘小邾弄祝宅内景

齐门下塘小邾弄祝宅砖额
我还试着到公共收藏机构查找祝枝山的家谱,可始终无果,事情就这样耽搁了下来。祝医生去世后,我突然想到,如今许多馆藏报刊已经电子化,能否通过清末民国时期的报纸查查相关信息。于是在朋友们的帮助下,我查到了《申报》1908年2月29日有关祝尔康与陈去病等祭葬秋瑾的记录,1913年12月30日有关祝尔康为苏州晏成中学(苏州市三中前身)监学的消息,以及1919年12月3日祝尔康与人集资一万元创办中华振本工厂,制造教育、医药、家庭等用品以抵制洋货的报道;也查到了《民国日报》1945年11月10日有关祝德章牺牲的内容,原来他1942年冬与其他志士谋刺一个大汉奸,事发后被捕,于1943年1月22日成仁。凡此种种,跟祝医生的口述基本都对得上。

《申报》1908年2月29日有关祝老太太父亲祝尔康与陈去病等祭葬秋瑾的记录

《申报》1913年12月30日有关祝老太太父亲祝尔康为苏州晏成中学(苏州市三中前身)监学的消息

《申报》1919年12月3日祝老太太父亲祝尔康与人集资一万元创办中华振本工厂的报道
也查到了《民国日报》1945年11月10日有关祝德章牺牲的内容,原来他1942年冬与其他志士谋刺一个大汉奸,事发后被捕,于1943年1月22日成仁。凡此种种,跟祝医生的口述基本都对得上。

《民国日报》1945年11月10日有关祝老太太哥哥祝德章牺牲的内容
祝医生的长女郭醴告诉我,我采访她母亲后发表的稿子,她母亲很喜欢,经常会拿出来看,还一直关注我写的其他苏州历史文化类稿件。我想,这应该是一个苏州儿女的家乡情结使然,一个文化家族后裔的文化情怀使然,一个生逢其时的老人的美好寄托使然吧。可惜我没能早点找到那些报道给她看,否则她必定会更加高兴的。这种遗憾,将敦促我继续努力探寻。相信在这个生逢其时的年代,不久之后一定会有更多的收获,来告慰祝医生的在天之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