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跨越山海品「老味」 滎陽非遺讓海外華媒讀懂中國文化根脈

  • Writer: 中美邮报
    中美邮报
  • 5 hours ago
  • 2 min read
ree

10月22日,「同心出彩·行走滎陽——海外華文媒體高層中原行」活動在河南滎陽啟動。30家海外華文媒體高層齊聚活動現場,通過觀摩體驗,近距離觸碰隋青瓷、霜糖等六項非遺的溫度,在指尖感知匠心、味蕾品味清甜的過程中,探尋中原大地千年沉澱的文化「老味」,讀懂中國文化深植的根脈。


ree

活動現場,滎陽隋青瓷燒造技藝展台前聚集了不少媒體人。展台上陳列的豆青色青瓷作品,釉面溫潤如玉,觸感細膩光滑。據工作人員介紹,滎陽自隋朝起便有大面積陶瓷作坊,歷經隋、唐、五代等多朝發展,其窯址在南部崔廟翟溝至劉河任灣、小寨一帶綿延10公里,技藝更是延續至上世紀60年代。「這青瓷釉色含蓄渾厚,自帶溫文爾雅氣質,正是它打動世人的關鍵。」工作人員說道。​


相鄰的滎陽霜糖製作技藝展台則甜香四溢。傳承人援引《本草綱目》記載稱,霜糖兼具消暑祛熱、治療「肺病上焦」及口瘡的功效。霜糖的原料僅為柿餅外層的柿霜,而滎陽特有的半沙壤土質與半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孕育出了優質的柿子與柿餅,為霜糖提供了不可替代的原料基礎。不少媒體人品嘗後表示,「甜而不膩,清涼感瞬間在嘴裏散開」。​


在木杆秤製作技藝展台前,手藝人向在場媒體人介紹:「滎陽做木杆秤有500多年歷史,秦始皇統一度量衡中的『衡』,指的就是木杆秤。」他還提到,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滎陽木杆秤成為中部六省「星點參數」標準,對西藏、新疆地區的貨物流通曾發揮過顯著助力。望着木杆上粗細均勻的紋路與清晰精準的星點,媒體人紛紛感嘆老手藝的精妙。​


ree

楚河漢界-象棋文化的傳說展台,喚起了大家對歷史的記憶。工作人員介紹,當地的鴻溝寬800米、深200米,西漢初年,劉邦與項羽曾在此一帶「大戰七十,小戰四十」,後來雙方以鴻溝為界劃分天下,象棋文化也由此衍生而來。​


一旁的象棋文化剪紙展台,為大家帶來了別樣的視覺體驗。紅色剪紙作品上,「楚河漢界」輪廓分明,棋子與人物造型鮮活生動。剪紙藝人說道:「我們將傳統剪紙技法與象棋文化相結合,創作的作品既蘊含納福迎祥的寓意,還能讓人從中悟得人生哲理。」​


ree

張氏烙畫展台的作品同樣令人印象深刻。桌面上,深淺不一的褐色圖案栩栩如生,既蘊含國畫勾、勒、點、染的獨特韻味,又兼具西畫的寫實感與立體感。藝人介紹,烙畫依託碳化原理創作,能夠呈現出浮雕效果,堪稱「中華一絕」;而張氏烙畫因融入了國畫技巧,才形成了如今獨特的藝術魅力。​


ree

從青瓷的溫潤到霜糖的清甜,從木杆秤的精準到剪紙、烙畫的靈動,此次滎陽採風,讓海外華文媒體高層在觸摸六項非遺「老味」、聆聽楚漢鴻溝歷史中,感受中原文化的深厚底蘊。​多位媒體人坦言,將帶着這份文化感悟,藉助海外華文媒體的傳播優勢,把滎陽的非遺故事、中國的文化根脈分享給國際社會。

 
 
 

Subscribe Form

Thanks for submitting!

  • Facebook
  • Twitter
  • LinkedIn

©2024 by Chinese American Post. Proudly created with Wix.com

bottom of page